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

[Web] 初探Http Cache策略(cache-control)

前言:
瀏覽器會將從server下載回來的靜態檔案做快取,
好處是節省頻寬與資源,加快瀏覽速度。
壞處是需要針對存取資源做適當的快取配置,
讓client在瀏覽網頁的速度與資源的更新取得平衡。


作法:
除了更新資源檔案的檔名外,
一般都是從HTTP/1.1 header中的cache-control指令下手,
設定max-age(單位為秒數),讓browser定期跟server擷取資源,
不過各browser作法略有不同。
FireFox從第2次開始,會自行帶max-age=0給server,

Chrome不會自行帶max-age的指令,還是需server設定,
且需再增加no-cache指令,讓browser發request來重新驗證資源是否更新,
否則Chrome仍然使用local cache。


max-age雖然可讓browser定期擷取資源,但若資源內容沒有變動,
也沒有下載的必要,因此會搭配ETag指令:
server會依快取的檔案內容產出一字串,回應給browser,
之後browser送出request會夾帶If-None-Match指令,如果字串比對一致,
則回傳status code 304(表Not Modified),如下圖:

反之,若字串沒有match了,代表資源內容變更了,此時browser再重新擷取該資源即可。


建議font可善用CDN cache,分散又可降低server loading。


參考資料:
https://tools.ietf.org/html/rfc2616
https://tools.ietf.org/html/rfc7234
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web/fundamentals/performance/optimizing-content-efficiency/http-caching
https://developer.mozilla.org/zh-TW/docs/Web/HTTP/Caching
https://medium.com/@codebyamir/a-web-developers-guide-to-browser-caching-cc41f3b73e7c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